民事诉讼的管辖具体指的是什么
民事诉讼管辖又称“民事审判管辖”。法院之间受理靠前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基于管辖权而产生,是对民事案件审判权的一种“恒定”,法院对于没有管辖权的民事案件无权审理。各国法律规定管辖不尽一致,一般按三种不同的标准划分:以法律规定和法院裁定为标准,分为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法定管辖又可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裁定管辖又分为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2)以强制规定和任意规定为标淮,分为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
(3)以诉讼关系为标准,分为共同管辖和合并管辖。管辖一经确定,法院取得对案件的审判权,当事人不能去其他法院***或应诉。
主管只划定了民事审判权作用的范围,只解决了哪些***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受理,而未解决具体由哪个法院来受理这一***。我国的法院有四级,除最高人民法院外,每一级都有许多个,因此,在解决了某一***属于法院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的问题后,接着就需要对属于法院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的***作进一步划分,将它们具体分配到各个法院。这意味着需要做两次分配:靠前次分配发生在不同级别的法院之间,通过分配明确四级法院各自受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第二次分配是在靠前次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在同级法院之间进行的,任务是将通过靠前次分配划归本级法院受理的一审民事案件进一步分配到同一级中的各个具体法院。管辖制度正是通过这样的分配来使民事审判权得到具体落实的。
主管与管辖是民事诉讼中具有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主管先于管辖发生,它是确定管辖的前提与基础,只有首先确定某一***属于民事诉讼受案范围后,才有必要通过管辖将它具体分配到某个法院,而管辖则是对属于法院民事诉讼主管范围案件的具体落实,确定由哪个法院来具体行使审判权。
民事诉讼的管辖是法律上范围限定,有关部门会按照具体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处置,但是在有关问题的解决上会有不少的难度,但是最为关键的就是自己的权益维护会有法律上的程序冲突,因此有关的当事人需要自己积极的践行,进而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处置。
TAG: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