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民法总则109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网友 2024-10-25 19:09:52 浏览量:

在生活当中,我国公民属于我国法律当中的自然人。自然人的一些基本权益都是受法律保护的,即使是精神病人也是自然人当中的一种。我国新修订的民法总则当中,对其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可以说是新民法总则当中的一大亮点。下面小编就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民法总则109最新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一、民法总则109最新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靠前百零九条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二、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与单位

自然主体

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某些犯罪除了要求行为人具有这两个条件外,还必须具有特殊身份。

年龄

行为人应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状况、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只对部分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

3、不满14周岁,无论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4、75周岁以上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满16周岁,而不予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收容教养。以上规定体现对青少年犯罪是以教育为主的精神。

单位主体

单位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这个概念比法人更为广泛,除法人以外还包括非法人团体。虽然单位一词在以往我国社会生活中曾经被广泛使用,甚至是一个使用率极高的用语,但严格地说它不是一个法律用语。也就是说,单位一词并无确切的法律涵义。根据刑法第30条之规定,单位犯罪这一概念中的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也就是单位犯罪的主体。

通过小编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出,我国民法总则第109条当中规定,自然人的一些基本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包括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另外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犯罪主体,并不全部都是包括自然人的,也包括一些事业单位。

TAG:109

相关文章

  • 大都会保险实力如何?
  • 融资融券是什么意思?融资融券如何交易
  • 存钱5万最聪明的方法?5万一年死期利息多少钱?
  • 花呗逾期多久上征信?花呗逾期会有哪些后果?
  • 办农业银行卡需要什么条件可以办?
  • 哪里可以网上借钱?
  • 医保统筹是什么意思?
  • 社保缴费三个档次表细分,社保交哪个档次最划算?
  • 天安人寿逸享人生年金保险怎么样?教您几个实用的方法
  • 房贷基准利率多少?
  • 日元兑换人民币查询汇率表 现在日元兑换人民币查询
  • 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什么 美元贬了值
  • 人民币兑新台币汇率 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汇率查询
  • 阜新市交通银行(阜新交通银行网点)
  • 工地帽子颜色等级(四种帽子的等级介绍)
  • ntd汇率换算器 ntd兑换人民币汇率590
  • 黑龙江东部、 哈尔滨地区将现极寒天气,大暴雪来临了
  • 班禅和活佛有什么区别
  • 美元对换日元 美国美元换日元现金汇率
  • 清华大学世界排名(清华大学简介)
  • 黔ICP备19002813号